小核桃手串京八棱龙纹八道筋传奇上部《缘起凤凰岭》【1】
中篇小说《京八棱小核桃手持百年龙纹八道筋传奇》 上部《缘起凤凰岭》 下部《京都八道筋》
(1)文玩核桃启自汉隋历唐宋盛于明清而至今,是中华民间文化的一脉分支,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地发展,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,很多文玩认知在商业化包装下产生了误解和扭曲;童年时有幸接触过龙纹八道筋小核桃手持,并对其传承略有了解,成年后历时六年的野外山地寻核,西起太行环燕山,东陵山水览秦皇,收集了很多民间关于核桃文化的趣闻趣事,以小说的形式展现,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,普通百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务实的文玩认知,本中篇小说分为上、下两部,以民间文玩核桃文化传播为引线贯穿全篇,详述了龙纹八道筋小核桃到京八棱小核桃的传播历程,以文玩核桃的兴衰史,阅人间百年的正道沧桑,感受今天民族复兴的岁月静好。 (2)童年时的经历和成年后收集的素材相结合,于2022年元月在知乎平台上完成。 (3)作者独立创作完成,不存在抄袭、复制行为。
启自1878年,光绪四年,围绕着清东陵马兰关凤凰岭一带,以守护陵脉的满族军户的生活为主线,通过几个小人物的人生经历,展现一段封建落后、腐朽麻木的晚清岁月,文中涉及光绪元年开始的连续五年大旱,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,用普通人的视角去见证,在那段风雨飘摇的大清龙旗下,依然存在着的民族气节和华夏刚骨,上部以龙纹八道筋小核桃为辅线,讲述了缘起凤凰岭大山中龙纹八道筋小核桃的起源。
以1900年庚子之乱为开局,延续清东陵脉络,展现了清末民初时期的民族小资产阶级为背景下的社会动荡,以龙纹八道筋小核桃在京城百姓中的传承为辅线,通过庚子之乱,辛亥革命,卢沟桥事变,新中国成立,抗美援朝,这些历史的风口浪尖,展现中华民族从觉醒、奋争、挫折、牺牲中屹立不倒的民族血性;下部以文玩核桃兴衰为视角,品味民族复兴的岁月静好!
野生小核桃具备条件:文中所述京八棱小核桃龙纹八道筋为纯自然野外生长的小核桃,无人为干预嫁接、移植、打药、塑型等外力行为,具有山地海拔独特的自然局部小气候和稀缺水份的矿物质土层结构,随野外自然气候的变化而改变,由纯自然之手雕琢塑型而成的树籽精灵,同树不同年,秋冬季雨雪、春天寒暖温差、夏季雨量时机都是无法复刻的自然环节,这才是可再生资源中的不可再生条件,也是追寻纯野生小核桃的魅力之源。
核桃江湖:文玩核桃启自汉隋历唐宋盛于明清而乱于今,核桃之美,观其型、赏其纹、辨其声、阅其浆;其型如塔、如冠、如鹰、如蛇、似佛祖打坐、似罗汉听禅;其纹如水、如花、似山川脉络、似虎踞龙盘;其声如玉、如罄、似老潭蛙鸣;其浆如秋之红枣、似正午红缟玛瑙、似蔽日墨色山水,晶莹剔透不失沉稳厚重;岁月的盘揉,汗液的浸润,油脂的渗透,时光的沉淀,终成枯木化玉的自然艺术升华之果;出自高山大川,天哺之物,自然之精灵,拥淳朴典雅之色,以祥和恬淡之容,古朴而淳厚,弃媚俗之气而文雅,故文人喜之为雅玩也;而今盲俗,究其根源,无外乎嫁接抹药泛滥无止,而今核桃如江湖,王权废弃,礼乐崩坏,滥竽充数者居多,似周分西东,王权败落,如东出春战,礼乐无矩,江湖乱战,专杀小白,可悲亦可叹!燕赵青锋壬寅虎年立春
人性亦善亦恶无常态,每一个人生都是一个故事,有的似琼池中水宁静如止,有的似百川入海惊涛骇浪;有的是性格使然,有的是时势造就;人生如四季,造化皆轮回;选择什么样的故事,就会有咋样的结局;名和利是任何人也摆脱不了的,但是,名利分上下品,追求上品者重公平、重气节、舍己为人,视金钱权力为轻;而下品者,以己之私利为先,视众生如粪土。谱写不一样的人生旋律,我们皆是故事中的主角儿,留下一部什么样的人生作品,是由你来决定的……!品味过人间冷暖的你、感受过世态炎凉的我;如屋顶上的枯草,顽强的抵抗着冬天的寒冷,只为等待着春天的温暖,期盼着绿色的新装换去枯黄的旧衣;芸芸众生的你,茫茫人海的我,能否相逢在下一个春天里!燕赵青锋壬寅虎年正月
阳光西照晴空万里,申时虽已过半,百年枣树下依然酷热,几个顽皮的小童扭打在仅有几丈空间的树荫下,看似颇有章法,粗壮的枣树下,偶尔传来一两句短促有力的声音,“勾”……“切”……,一个中年男子背靠大树,坐在一把八仙登上,一双破旧的白底云靴,灰布宽裤下缚绑腿,一字布扣粗布跨栏,敞开的蓝灰布外套中间各半圆中一个“兵〞字,和普通农户的区别也就在此了,“小四”-穿,聚精会神地指导着平地上四个“扳羔子”的小童,只见他手里还在不停地盘转着什么……。
光绪四年,仲秋,马兰关,墙子营,拨沟子,随着康乾盛世的远去,闭关锁国,重农轻工,天灾人祸不断的大清龙旗下,军户的生活也只是温饱无余,新皇登基以来,连续四年的大旱,北方多地农田颗粒无收,各处皆有以人肉为食的现象,远在京师顺天府以东百多里外的龙脉帝陵,这里是普通百姓的禁区,只有屯兵军户分布在龙脉各处沟峪,相对外面的旱灾,这里背靠大山,还是有些生路的。
“师傅”,我们大家可以歇会吗?,几个小童玩累了,分别粘在枣树下中年男子身边,看着灰头土脸,汗流浃背的几个孩子,中年男子绷着脸说,想吃官饭就要从小练武,军户家的男丁没有别的好去处。话虽如此,手从座下的跨布袋子里拿出一把从山里采摘的野草果,分给这四个小童;每日卯时进山,直到未时下山,是这些龙脉巡逻兵的日常工作,防火、防盗是他们守护龙脉的职责。两佰多年前,自顺治爷的梓宫入陵,这一带方圆百里就成立了守陵军户营,禁止普通百姓进入,这些八旗兵自带家属,由马兰关总兵管辖,分布在各营的八旗兵又细分布在各个龙脉分支的入口镇守,风雨沧桑几百年,这些军户代代相传绵延不断,守护帝陵龙脉是他们生就的使命。
师傅、师傅,几个孩子你一句他一句的叫着,草果子还没洗,就已经吃完了,这几个孩子都是拨沟子小队军户的子弟,土狗子、小六子、还有个叫五蛋儿,那个叫小四的年龄最大,光绪帝登基时已经1岁多的他,在这个沟子里已经是小孩子王了,爬山上树下沟摸鱼,五岁多的小孩子,弹弓子指那打那,虽然打的距离不远,但是身法准头确很规矩,这些生在大山,长在大山的孩子们,自出生就没有走出过大山沟,如果不是这些成年人告诉他们外面还有个不一样的世界,他们的眼界可能就是两侧的山梁了;长大了当旗兵,去外面见世面,这就是山里孩子们的最大梦想了。
“师傅〞,小六子的小手伸向男子的右手,去拿师傅手里的东西,孩子的小手掌中已经抓住了两个黑色的核桃,师傅这对儿核桃不大,小六子放在青石板上,仔细的端详,两个山核桃一模一样,平座在石板上,个头不大却有八条小龙由下而上,方方正正的,甚是规矩。小四紧跟着追问师傅,想听师傅再讲讲山核桃的故事。中年男子笑着回答,已经跟你们讲过几次了,怎么还想听,孩子们不约而同的一起说,就想听关于乾隆爷玩核桃的故事,其实这群山里的孩子最想听的是山外面的事情,山核桃对他们来说,就是在大青石上砸食的零食,连续四年的干旱,山沟里的水几近干枯,大枣树每年果实慢慢的变少,山里的野果也是一年比一年少,进山狩猎同样收获渐少,要不是军户有俸禄,山里的生活会更艰苦的。孩子们的零食就是这些从山里摘回来的小核桃,大多都是表面十分光滑的山核桃,皮厚肉少,但是油脂丰富,是丰常好的食物,每年立秋后,上山巡逻的士兵会带上可以上山的孩子们一起去收秋,采摘核桃、栗子、柿子、野枣、野果等等可以食用的果实,偶尔还可以打到獾子等小动物,这些生计得益于皇家禁地的优势,往年风调雨顺的年景,这些守护龙脉的军户有很多收入来源于此,马兰关上的千总、把总们都会用粮食来交换他们手上的山货,还有专门抓鹰隼和各种珍惜鸟类的,据说比野生山货还值钱,只是新皇登基以来,年年干旱,这些交换也慢慢变得少了。
每次给这群孩子讲外面的世界,他们听得滋滋入味,中年男子大声说道:今天就给你们讲讲马兰关上的官老爷们是如何挑选山核桃的,说起玩核桃,就得从百多年前,乾隆皇帝的梓宫入住裕陵开始,据说当年的总兵大老爷经常做梦,梦里几次拜见老皇帝,每次乾隆爷都问他核桃在那里,吓得这位总兵大人茶饭不思,重病一场,家人遍访名医,请来的医生仔细辨认脉象,找不出病根何在,无从下药,只能对付着下些温补之类的药物,病情反而越加严重,也是命不该绝,这位总兵大人的同年好友在京师做提督,收到友人病重的消息,就私下请了位低职位的御医去登门探病,这位医生坐着马车赶了两天多的路程,当给病人把脉时,也是未曾发现病根,只是心脉不振,有邪气郁结的症状,但不知因从何而来,因有好友推荐,故交谈言深,得知梦中之事后,这位御医也是大为吃惊,可是又不敢不信,回到住处,仔细研究后,回想起老皇爷生前是个文雅好玩的皇帝,提笼架鸟盘核桃,写诗做画胜文人,文人雅士所好无不喜欢,会不会是老皇爷在下面寂寞了,故托梦守陵的官员们上贡一些玩物来解闷儿,心病还须心药医,于是,就给总兵大人开了个药方,品相好的山核桃,奇石、美玉,名贵鸟类等,按黄道吉日去裕陵祭拜;还特别嘱咐总兵大人,要多下功夫去研究这些玩物,要领会玩物的精髓。说来真是位神医,此后总兵大人命令家人广招文雅玩家来讲解,又命令手下的千总四处去找寻,自那以后,大病痊愈,再也没有梦见老皇爷了。
说到这里,这群孩子们听得入神,各自不知道想些什么?突然,小四打断了师傅的话,“师傅、师傅,你教我们玩核桃吧,每次都看你玩的开心,我们也想上山摘这种能玩的山核桃”,中年男子摸摸小四的头,就你精气神足,饭都吃不饱了,玩核桃有什么用?让你们从小练武强身,将来可以有一技之长,除了防身,也可以入旗从军,像你们的父辈一样当兵吃粮,才是你们最好的去处。小四反问道:师傅,你不是说总兵老爷们都喜欢玩核桃,如果我也会,不是更有机会出人头地吗?中年男子听后,默不作声了,时间停顿了少许,中年男子开口说道,好吧,孩子们,今天天色不早了,各自回家吧,我也该回沟子口了。
中年男子看着几个孩子左搂右抱的奔沟里走去,脸上略带微笑,背上跨布袋子,迈步向沟口走去,夕阳西下,山里的小路崎岖蜿蜒,这条沟就十来户人家,那几个孩子都住在沟里,还有三户人家住在沟口,沟子中间是小队长的院子,少许土地也是沟里最肥沃的,只是苦了沟里面的几户人家,田地土少石多,多种了些果树,这几年又逢干旱,不结果实。
想着孩子们的话,也可以感觉到孩子们内心那种改变境遇的心情,这个叫五哥的男人心里也是酸酸的,想着祖辈随八旗兵进关后,就分布住兵在这个山沟里开荒,自己的童年也是象他们一样渡过的,直到成年当兵,才有机会去关口参加操练,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各色各样的人和物……,不知不觉,已经来到自家门前,推门而入,放下行囊,解开绑腿,放松的坐在椅子上,中年的他,岁月送走了父母,自己又无能力娶妻,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家女子,也为了生计嫁到镇上做小生意的人家里,这些悲伤的愁绪几杯自酿的橡子酒下肚,就全部释怀了,反而是那些孩子们每天的陪伴成为他活着的希望……。
1878年的凤凰岭下,一个与往日如常的山区夜晚,拨沟子的军户人家们早早熄灭了油灯,伴随着仲秋的山风各自入梦;自光绪帝登基以来,天灾人祸不断,就连这个远离京师的小山沟,日子过的也越发艰难,做为军户,是不能擅离职守的,吃饱饭就是最美好的指望了……,对这些守山的军户而言,这就是他们活着的使命。
随着鸟儿们叽喳声越来越响,天边的一缕阳光照亮了昏暗的山谷,清新的空气含着泥土的香涩,唤醒了这些大山里的守护者,早睡早起是山里人的生活小习惯,昨晚的酒和烦恼被清新的空气一冲而散,五哥简单的吃了口饭,往袋子里放了两块玉米面夹野菜饼,整理好行装,向沟里走去,过了今天,自己的这个寻山班组就可以休息几天了,拨沟子小队分为三个组,每组三到四人不等,每个小组之间倒班巡逻,轮换休息,相对正规军队算得上是比较宽松了,休班期间,除了忙自家农活外,上山狩猎也是日常劳作,这些军户的祖辈都是长白山一带的猎户,亦农亦猎、亦军亦民是满族八旗兵日常生活的节奏,自从他们的祖辈入关后,分配到凤凰山一带守护龙脉,这些传统的狩猎技能一直言传身教至今,代代传袭。
话说满族入驻中原,除了汉族对中原长期主宰以外,少数民族统治中原二次的也就是满族了,宋、辽、金时期,金国曾经入驻中原,大金国败退后,逃离至东北方长白山一带,休养生息,面对蒙古国的持续追杀,为生存,本就所剩无几的部族又分为二支,一队继续东进直至现今海参崴一带,而另一队沿北而上,穿越严寒密林直至西伯利亚东侧的海岸线一带,远离中亚的这路分支与当地土著(因纽特人)联姻繁衍生息,百多年来逐渐恢复了元气,随着元朝蒙古族的衰败,北极地区生存条件恶劣,感受过中亚气候的满族又开始逐渐往长白山一带回迁,这队分支成为长白山一带的主要部族,这就是入关前满族八旗军的龙兴之地,努尔哈赤的遗甲起兵就是满族重燃强势,八旗入关统一中原的起点。